《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通用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文章通过描写小作者为了逃避妈妈让她吃饭,而发挥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有趣奇特的树,表现出来作者的想象奇妙、有趣。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大胆想象”,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的体裁特点以及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本课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3、教学重点: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4、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的能力。本课教学,我的教学思路是:复习导入→边读边想→重点感悟→探究问题→交流汇报→课堂总结→课堂练习。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思考回答为主线,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启发者的角色意识。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对重点内容的学习中,读懂想象,学会想象,体会想象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自主地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拉近距离。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篇课文的生字词语呢?首先让我们来对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进行一个考察,看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边读边想,探究问题,启动思维,重点感悟。
过渡: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想象多么有趣,接下来还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这几部分里各有哪些想象有意思。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再来和大家交流,并说说有趣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画出重点,互相交流,感知文本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三)交流汇报,碰撞思维。(讨论)
讨论:“我”变成了怎样的树?下列两句话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
1、学生探究结束后,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各小组的探究结果,让思维在小组汇报中撞击出绚丽的火花,让学生在小组汇报中分享探究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无目的的阅读,受到的阅读效果更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通过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唤醒、启动、碰撞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目标导读,唤醒思维。
1、拓展想象,说话训练。
既然妈妈一早就知道我是那棵树,为什么还故意端来美味的食物馋我?
妈妈很早就知道英英变成树了,所以她才故意拿来好吃的和大家一起吃,为了是让英英感觉到饿,主动去吃饭。
2、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五、本课小结
回顾全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写了英英为了逃避妈妈催促自己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机智的妈妈用美食引诱她流下口水。故事充满了童趣,令人感到温馨幸福。
六、拓展延伸,巩固小练习
妈妈是用怎样的方式让英英吃饭的?
A、直接把她拽回家。
B、把饭拿过去,让英英吃。
C、用美食引诱英英,回家吃饭。
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本课的知识体系。
七、说板书设计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痒痒的冒出来
长满鸟窝:各种形状想象奇妙、有趣
住满亲朋: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设计意图:板书是一篇课文的袖珍版,是一部微型教案。本板书以结构性、条理性、整体性原则为设计指导思想,突出课文结构,绘出文中美景,点出文章中心,学生一看便一目了然,文本的知识结构便存于心中,起到了总结全文、收束全篇的目的。)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2一、说教学背景(片3)
1、在教程中的作用(片4)
本文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想象世界。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本文将人与动物、植物的相遇与相处,描绘得如同一种真实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和谐与美好。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片5)
学习情况:
学生思维活跃,尝试欲望强烈,想象力丰富。
学生情况:
学生在创新能力、思维方面存在不足,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
解决对策:
(1)由浅入深设计想象训练,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展开想象。
(2)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拓宽思路。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教学中,应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与乐趣。同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想象美,练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片6)
(1)知识与技能:
A、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知道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样,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学生画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句子并在组内交流有趣的原因,让学生发现想象的世界可以是现实生活不存在的。
B、鼓励学生想象: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状?妈妈和小动物们在树上吃东西时可能说些什么?让学生能够由句子到段落说出自己的想象。
( ……此处隐藏7142个字……原因。
2、齐读课题。
3、质疑:会发生哪些事呢?
二、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用时:10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体会。
1、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认为难记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多音字、优美词句,并读两遍。
4、读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一、我能给带点字注音。
希望()抓痒()
鳄鱼()陈醋()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变成________的感受,表现了______永远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赞美了__________的温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时:20分钟)
1、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展示生字词情况。
(1)学生在读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说出读后的体会。
(2)小组交流。(字音方面:希、痒、鳄、醋;字形方面: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抬、秘、密)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看拼音写词语。
xínɡzhuànɡhúli
()()
jìxùmìmì
()()
qiǎokèlì
()
四、展示汇报,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想一想:你学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小组同学共同参与,选择喜欢的展示方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打破课文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神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体会想象的神奇。
学前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板书课题)
1、学生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4、听写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
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秘密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
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5、默读第13~20自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1、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2、用“”在文中画出“我”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成的树的神奇之处,以及“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
5、仿写拟声词。
咕噜噜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哗啦__________________
6、“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早就知道那棵树是“我”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时:10分钟)
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变成了其他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
1、交流自己变成其他事物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仿写一篇想象作文或画一个场景。
8、写想象作文或画出自己想象的一个场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片段
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拓展点)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1:作者想变成一棵树,就很快感觉到树枝从身上冒出来了,真神奇!
生2:作者变成的树上还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树,太让我惊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担心小动物们上不去,还会弯下腰让小动物住进自己喜爱的窝里。
生4:更奇特的是妈妈带着好吃的也住到了树上,她不担心妈妈把树枝压断了吗?
生5:作者居然能听懂小动物们的语言,真是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生1:我想变成一栋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房子,让人们居住。因为我想让我们班的同学、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那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还不用离开爸爸妈妈。
生2:我想变成空气清新剂,每天早晚把周围的空气清洁一遍,让每个人都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并且能根据生活实际,变成人们最急需的事物,老师为你们的爱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