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工作计划3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组长工作计划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组长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我们中年级(三、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我校教研室在本学期下达的关于教学工作的精神之后,同时结合我们中段语文教学实际,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的开展、实施方案设计如下:
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为基础,本学年将着重以抓好学生的阅读习惯,以读促写,全面提高三、四年级学生听、说、读、写水平为目标,加强教研组内的语文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日常备课、授课、教研和批阅作业等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和合作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关于备课教案的使用
1、做好完善备课教案和日常教学反思工作。为了使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和提高,我们将在认真备课和使用教案的同时,加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在实践与反思中,逐渐建立自己风格,并对随时根据授课的情况对备课教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动,充分发挥其服务教学的作用。我们将对本学期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中的八篇教案进行统一研究和修改,并从上课后的得与失两个方面,写出个人教学反思。学期末,每位教师交一份本学期的个人教学总结,字数在800字左右。
2、不断增加优秀教案篇目。根据学校本学期的教学活动,结合上级和校视导活动、“轮教”课和教研组内的观摩交流课,不断挖掘、研究教材,争取在已有教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对其中的非热点课文做重点研究,整理出新的研究课教案。每人学期末至少交一份新课教案及教后反思。
二、不断完善教学研究工作
1、明确年段教学工作重点。
如:四年级下册在读写、习惯方面训练目标:
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的习惯;
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习惯;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习惯;
认真、细致地观察习惯;
主动积累词语的习惯。
2、教学工作力求有侧重、抓落实
根据学校本学期教学任务规划,三、四年级语文组将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阅读和习作教学的研上好习作指导课,讲评课。精讲阅读课,每单元选取两篇课文精讲精练,在理解内容后,重领会表达,发挥文本示范功能,以读引写,以读促写,把阅读与习作紧密结合。
3、日常教研与周三教研紧密结合。
为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发挥教研活动研究性、指导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在每周三教研活动时间,采用轮流备课制。备课过程实现“讲——评——看——定”四个字。一讲:每周由主要发言人分析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和习作指导的基本思路。二评:其他成员就基本思路进行评议,补充,修改。三看:明确分工,借助网络优势,搜集好的教案和课件以供参考。四定:在大家的讨论后,确定习作和练笔的内容和指导思路。在教研活动记录中具体体现。
4、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文学修养。
根据我校师资培训要求,主动阅读推荐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规定每周三教研活动时间,利用十五分钟,交流读书体会。
5、发挥“师师合作团队”力量。
为激活教师个体智慧和潜能,发挥好“发展性教师”互学、互助、互查合作小团队的力量。评价与被评价教师之间每学期互听课,促进交流,实现经验共享。
6、制定月查制度。
采用月听课,月互查备课、互查作业的方式,促进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完善个人工作。
三、作业设计与布置方案
(一)作业设计目标
根据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以日常教学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减少学生过重负担,提高学习兴趣为目标,以督促、检验学生日常学习为目的,三、四年级语文教师在上学期作业布置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作业,整合练习,求同存异,争取更加科学、全面地布置本学期作业。
(二)作业种类及要求
1、常规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分1号本和2号本)、日记本、摘抄本、作文本、练习册(单元检测)、稿纸本(听写、复习)。
作业要求:
作业本书写格式统一(第一页空白——目录,每次作业写日期、写课题)
改错位置及批阅形式统一(每个错字一遍,句子改一遍)
书写统一使用蓝黑钢笔。
2、习作:
大作文以语文园地每单元的要求为主,本学期共八篇,小练笔以文本为例,并结合生活、学习、活动确定内容和主题。教师全批全改。对课外练习中好的习作内容,进行有选择地布置。
3、综合实践活动:
为更好地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本学期我们将注意把握年段特点,有计划地整合教材,设计丰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环境调查等,以手抄报、日记形式展示。
4、读书活动:
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利用课内与课外时间,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图书。本学期根据教材安排,我们向学生推荐《一千零一夜》和《伊索寓言》等。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树立年级、班级爱书、读书的小标兵,向同学们介绍读书的经验。
5、单元作业复习纸:
复习纸以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学习思路,掌握知识要点为基础。目的在于加强平时学习,淡化期末复习,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本学期尚处于尝试阶段。内容包括:本单元讲读课文的知识要点、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出现的修辞方法及阅读训练重点。
(三)评价方式
采用“常督促,月检查,相互检验,互相学习,促进交流,促进个人反思”的方式,充分利用日常教研活动,统一进度,总结经验、教训,对节假日研究统一的作业布置。
结合我校本学期下达教研工作计划中提到的“五点精神”(即备课严、教学实、辅导全、练习精、作业减),以上是我们中年级语文教研组本学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我们愿认真地把事情做好,用心地把事情做对;更愿借着这个牛年的新春之际,在工作中,发扬牛儿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战斗精神;在困难面前,如“初生之牛犊——不怕虎”;争取以十足的干劲,让我们“牛气冲天”!
组长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围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全面贯彻学校工作计划,并根据xx年级的实际情况,细化、实化年级管理;努力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具体将做好以下工作:以学校的学期工作思路为基本工作指导方针,积极配合学校各科室、领导的工作,充分发挥本年级组的作用,做好xx年级本学期的工作;继续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踏实、认真的教学工作习惯。
三、主要情况分析:
xx年级组是一年龄结构合理、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每位教师都是满工作量的工作。值得关注的是:经过一年半的学习,6个班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部分班级出现了较难管理的学生。本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也不理想,与我们理想中的目标有了较大的差距。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要点和措施:
(一)、持之以恒地抓好常规工作。
1、年级组继续坚持每日巡视整个年级从早到晚的纪律、学习、卫生等情况,并做好记录。通过备课组这条线督促各任课老师做好日常的教学常规工作。做好整个年级教学质量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落实好学校制定的教学质量目标。加强课堂管理和监控。平时尽量抽时间听课或通过巡视及与任课老师交流等方式了解课堂的教学情况;多与老师们交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2、不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诊会,共同研究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继续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指导班主任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班务工作计划,增强主题班会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克服随机性。帮助、指导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学会借力和与学生的沟通。强调班主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因为考虑到本学期的特殊性,建议班主任平时的工作要细,防止学生本学期在思想上发生较大的变化。
3、不定期向备课组长了解学科教学情况及教学动态。建议备课组开展一些实用的、有效的补差措施,并提供可能的帮助。备课组长平时要精心组织好每一次备课组活动,做到:有准备,有内容,有效果。
4、组织好每月一次的阶段检测,做好每次检测后的分析,并提出年级组的工作设想。
5、考虑到本年级的特殊情况,根据本学期的特点,年级组决定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考虑到非住宿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且很多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决定在学期初率先召开全体非住宿学生的学生会,并与家长沟通。
(2)考虑到优生的学习现状,决定在学期初召开优生的竞争意识、挫折教育会。
(3)考虑到后进学生学习成绩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希望学生不过早放弃学习,决定召开年级后30%学生的座谈会。
(4)考虑到目前大多数学生“感恩”等道德品行的缺失,决定利用一些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体验教育。
(5)考虑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决定召开优秀学生的经验介绍及交流会和主题班会,对全体学生的学习做指导和帮助。争取地理、生物会考的胜利。
(二)加强合作,积极发挥核心作用
1、积极发挥年级组的中心作用
(1)落实管理,年级召开的所有会议,必须遵循“超前计划、充分准备、内容充实、渗透问题”的原则,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解决实际问题,不搞形式主义。
(2)年级组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鼓励各班召开小型的家长会,拓宽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沟通的渠道,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3)要加强团结与协作。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班级之间,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消极的话。互相提醒,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兼顾管理。
(4)年级部组通过各类督查,建立相关组织,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借助文明寝室、文明教室及其他比赛活动的评比,及时抓住典型,弘扬正气,榜样引路。
2、积极发挥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1)班主任要发挥核心作用,协调教师关系。并且抓好三个落实:落实班会主题,落实重点学生,落实经验交流。
(2)各班要抓住“班级文化建设”这一契机,搞好班级建设。
(3)班主任要加强真空时间管理,抓班风、促学风。
(4)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要特别强调自习纪律与就寝等纪律。
(5)强调教室规范。明确教室是学习场所,不在教室吃早饭、中饭、晚饭,不在教室吵闹,未经班主任同意不得使用教室电脑,以保证教学使用。
(6)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对于在课堂上自习课上睡觉、讲话影响教师上课和同学学习的行为要想办法解决。
(7)继续抓好学生的上网和玩手机的问题。
3、发挥备课组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1)要明确目标,认清形势,认真利用和修改导学案。在学科组内,发挥集体优势,取长补短,以备课组为核心,创造和谐环境。。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
(2)要加强教学常规落实,加强备课组合作。要求备课组内加强听课交流;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每周一聚,课程进度统一,使用练习统一;落实集体化教案,个性化教学。
(3)在教学中要把握三个层次的学生,要突出尖子层,狠抓中等层,不弃普通层。严把课堂教学关、严把质量分析关、严把考试检测关。
组长工作计划 篇3
一、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现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评估,构建与企业相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
2. 建立组织内部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目标。
3. 重视并做好内部质量审核,充分利用质量管理体系这个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内部体系的保持和持续改进。
4. 建立相应的组织程序,培训人员,制定计划,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5. 协助总经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持续改进过程得到必要的支持。
6. 定期向总经理汇报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以事实为依据,确保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使之与客户要求相适应。
二、内部审核
1 制定并审核企业年度内审计划和审核实施计划以供总经理批准.
2 拟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3 协助总经理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4 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5 担任审核组长并选定审核员,并制定年度内审计划、每次的审核实施计划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6 指导编写《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7 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开展.
三、实现质量计划目标
1.审查各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计划.
2.负责对各部门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协助各部门负责人制定相关的质量策划及编制、实施相应的质量计划。
四、处理好与顾客有关的质量问题
4. 协助营销部,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进行质量方面的沟通.
5. 评审对新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
6. 协助技术部评审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7. 协助生产部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及交货期.
8. 协助采购部负责评审所需物料采购的能力.
9. 审查特殊合同的产品要求评审表.
五、质量标准制定和实施
3. 在质量要求方面协助技术部在设计、开发产品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设计和(或)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的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或)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协助审核试产报告。
4. 为总经理批准项目建议书、试产报告、提供质量方面的参考意见。
5. 协助采购部做好所需物料的采购的质量检查工作。
6. 协助营销部进行质量方法的调研或分析,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审阅顾客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
7. 负责新产品或新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8. 协助生产部负责新产品的加工试制和生产。
9. 收集行业质量技术,制定适宜的内控质量标准。
六、生产和服务动作的质量监控
1.在质量控制方面指导生产部进行生产和过程控制,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编制必要的质量作业指导书,负责产品的防护。
2.协助技术部编制相关的完善质量管理的工艺规程。
3.在质量方面协助生产部对《生产计划》的审批,负责设施采购的质量审批。
4.协助行政部对实现产品质量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5.负责进行产品质量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
6.协助营销部在质量方面的售后服务工作。
七、测量和监控装置管理
1.负责对测量、监控设备的校准;根据需要编制内部校准规程。
2.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监控设备的追踪处理。
3.负责对测量和监控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八、不合格品控制
1.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2.协助生产部门对不合格品做处理决定。
3.协助生产部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九、数据分析和信息提供
1.协调公司对内、对外相关数据的传递分析、处理.
2.指导品质部对相关的数据收集、传递、交流并提供必要的信息.
3.协调各部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选择与应用.
十、持续改进
1.负责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的或潜在的质量问题时提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2.指导行政部在出现环境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处理意见,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协调各部门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5.协助营销部有效地处理顾客质量方面的意见。
十一、质量成本控制:
用财务项目衡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从而找到降低成本的途径,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